中小物企對未來的態度是什么?大部分的企業對未來的態度還是正向、抱有期待的。這種態度或者期望反映出******的一點就是他們希望推動企業發展,擁有一方市場,希望能夠在自己深耕的區域里面繼續扎根,把這一塊的市場繼續做大做強。當然過程中也希望能夠有優質的企業可以合作,來提升自身的一些服務能力。中小物企面臨的六大挑戰主要有:
第一,市場之困。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小物企只有約20%的企業能夠順利完成自有項目的續約,甚至有40%的企業在上一年度未能續約的項目超過20%,也就是一年之間會丟掉近千萬的營業收入。仔細研究他不能完成續約的原因,表面看是成本過高,難以維系,實際上是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物企下沉發展,甚至部分企業帶資入場等方式,直接擠占了第四梯隊物業服務企業的生存空間,導致其存在續盤難的問題,同時也更難開展拓盤。
第二,品質之難。品質是我們維系樓盤項目的標準,但很多中小物企并沒有建立起自己物業的服務品質體系和管控體系。很多物業老總,他們甚至很自豪地講,已經有兩年沒有開過項目經理工作會議。他到現場發現有問題,就拍照直接找項目總經理談話。這些企業的質量標準,僅僅是留存于標書的文字,他的檢查也僅存在于總經理的腦海中,并沒有完整、有效地向基層員工進行傳達,而基層員工也無法將公司倡導的品質落實于工作,最后造成了持續丟盤現象。
第三,品牌之困。正是因為沒有形成完整的質量管控體系,導致中小物企的品牌張力不能夠得到凸顯。雖然大部分的企業都認為品牌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但是我們會發現72%的企業根本就沒有品牌部和企劃部這樣一支隊伍,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投入。因此,他們的品牌也僅僅存在于他們自己圈層的口頭營銷當中。
第四,服務創新。六部委、十部委甚至最新發布的十二部委的文件,都在談物業服務企業的邊界在拓展,但對現在的中小物企而言,他們所謂的多種經營或者服務的創新,80%還僅存在于家政、上門維修這類傳統的物業公司本身在做的事情。至于生鮮超市、早教、養老等業務,表面上是專業人員缺乏、系統運營能力的不足而導致沒有開展,實際上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企業無法整合到優質的供應商資源。為什么他們整合不到優質的服務商資源呢?其實很簡單,規模過小。因為中小物企規模太小,這些企業在開展家裝、汽車、美居服務等業務時,在和服務商合作過程當中,也缺乏議價能力。
第五,人才。當頭部企業在設定招人標準的時候,中小物企還在為能不能招到人而發愁。中小型物企好不容易培養出的、略微優秀的管理人員、基層人員,也由于頭部企業、第二梯隊、第三梯隊企業進入到本地市場,而向頭部企業流動,因此造成了中小物企留人難的問題。
第六,成本。中小物企在市場拓展的過程當中只能以低價或者不漲價的原則進行拓展。一方面,人員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規模過小,在沒有形成規模化的效應下,在提供電梯廣告外包、場地的外包以及租賃服務的外包的過程當中,它所能得到的分傭,會遠低于頭部企業所能獲得的收益。因此,基于這兩個因素,中小型物企的利潤越來越少。